蒸汽控制系列

致力于研究并开发世界领先的安全泄压解决方案

安全泄压技术领导者,PG电子平台拥有国内国际领先的专利和技术

蒸汽控制系列

粉尘防爆标准_

时间: 2024-01-23 21:37:52 |   作者: 蒸汽控制系列

  b.防尘罩应采用橡胶或其它类似的优质材料制造成,其夹紧部位应有紧固、 防松措施。

  c.操纵杆与杆孔的直径差须不大于0.2mm,其轴向配合长度须不小于20mm。d.为避免防尘罩因破裂影响其防尘性能,宜加设“注意更换 ”字样的警告牌。

  GB 1410固体电工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共六篇,于1991年3月1

  日起实施。 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之内, 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而制订, 仅适 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 该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 专用规定、 试 验方法、检验程序和标志。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 (包括纤维)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 制造和检验。不适用于无需空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物质(如火药、 炸药) 或引火物质所形成 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场所。

  1—操纵杆;2—密封垫;3—弹簧;4—金属帽;5—按钮;6—橡胶护套;7—紧定螺钉13.6.2.3转轴

  转轴与轴孔的配合可采用密封式接合面(如图7)。接合面应设在轴承外侧。为了保证防

  尘性能,产品名牌上须标明密封件的更换时间。此外,可采用防尘性能优良的密封轴承。采 用该轴承时,宜在轴承,室充填润滑脂,以防止粉尘进入。

  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环境和温度一般为-20~40℃。环境和温度范围不同时,须在铭牌上标明,并以最高环境和温度为基准计算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10.1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应适于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并须符合本标准 的要求。

  注:如果电气设备一定要承受特别不利的条件(如机械的、电的、热的和化学的作用),则

  12.2为保证塑料正常工作时不积聚危险静电,按34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塑料表

  12.4对于用紧固件紧固并在运行中因调整、检查或其它原因须开启的外壳盖,其紧 固螺钉的螺孔可采用下列形式: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8—27批准1991—03—01实施 第一篇 概 述

  1.1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专用规定、试验方法、检验程序和 标志。

  1.2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爆炸性粉尘(包括纤维)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制造和检验。1.3本标准不适用于无需空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物质(如火药、炸药)或引火物质所形

  13.6.1.3密封式接合面 密封式接合面须充分压紧。在安装或拆卸接合部位时,密封垫不得损伤、脱离。

  平垫密封时, 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符

  注:接合面周长按接合面中心线不带防尘罩的操纵杆 操纵杆与杆孔的接合面应采用密封圈或O形环密封,以防止粉尘进入外壳内部。其固 定方式如图4、图5所示。

  3.8粉尘点燃温度dust ignition temperature在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粉尘云或一定厚度的粉尘层被热表面点燃的最低温度。

  包容电气设备内部电气元件或电路的整个壳体(包括门、盖、观察窗、电缆引入装置、

  8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安装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须按表2的规定选型。

  9.1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须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注:确定粉尘温度组别时,应取粉尘云的点燃温度和粉尘层的点燃温度两者中的低值。6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分类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按其限制粉尘进入设备的能力分为两类: 尘密外壳:外壳防护等级为IP6X,标志为DT。

  4粉尘种类 粉尘按其燃烧的剧烈程度分为两类:a.爆炸性粉尘:如镁、铝、铝青铜等;b.可燃性粉尘:如锌、焦炭、铁、煤、小麦、玉米、棉花、砂糖、橡胶、染料、聚 乙烯、苯酚树脂等。

  在大气条件下, 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烧物质与空气混合, 点燃后, 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传 播的混合物。

  3.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dust explosion hazardous area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 安装和 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11.1电气设备外壳可采用, 金属(如铸铁、钢、铜、黄铜、青铜、含镁量不大于0.5%的轻合金)或非金属(如塑料)材料制成。

  外壳应具有适当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在正常运行和安装条件下(包括气温变化所造成的

  12.1塑料外壳应具有耐热性, 并能承受35章规定的热稳定性试验和其它有关试验。 外力冲击不到者不进行冲击试验。

  止口式接合面的径向平面接合面应紧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 至螺孔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须符合表4的规定。若轴向圆柱面配合部分的直径差小于0.075mm时,可将其配合长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接合面(图3)。止口式接合面长度也须符合

  成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也不适用于同时存在可燃性粉尘和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危险场所。

  1.4本标准是根据限制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之内,并限制外壳表面温度的原理制订 的。本标准仅适用于外壳防护型式的电气设备。

  b.为避免防尘罩因破裂而影响其防尘性能宜加设“注意更换 ”字样的警告牌。

  13.7.2.3转轴 转轴与轴孔的配合可采用下列接合面形式之一:a.曲路式接合面

  曲路式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最大直径差W须符合表8的规定。接合面的长度和 单边间隙按图8所示计算。为避免粉尘进入,可采用在轴承外侧加设挡板的曲路结构(图

  explosive atmosphere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使用时不可能会引起周围粉尘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3.13最高表面温度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在规定的无粉尘状态或粉尘覆盖状态下试验时, 电气设备表面任何部分达到的最高温度。

  3.14允许最高表面温度maximum permissible surface temperature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粉尘点燃,允许电气设备在运行中达到的最高表面温度。 注: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取决于粉尘的种类,状态和所取的安全系数。

  b.与金属紧固件配合的塑料螺孔。其螺孔形式应适合于塑性材料,并有适当的强度 和寿命。

  13.1外壳壳体与可卸部件之间的接合面可以是平面式、止口式、密封式、螺纹式、 圆筒式以及这几种方式的组合。

  13.2凡用螺栓或螺钉紧固时,应具有足够数量的紧固螺栓或螺钉以保证整个接合面 紧密配合。

  13.3密封垫须采用石棉、橡胶或其它耐久的优质材料,并应适合电气设备的负荷状 况和预计的工作寿命温度。易于变硬或易于发粘的材料不宜作密封垫。

  13.6.4.2观察窗上的透明件应采用玻璃或其它抗机械、热、化学等作用的材料制 成,并能承受第30章规定的冲击试验。

  13.6.4.3观察窗应采用密封接合,并须符合13.6.1.3条的规定。 图7旋转轴接合面

  13.7.1.1平面式接合面 平面式接合面应紧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最小 有效长度L1须符合表6的规定。

  3.3爆炸性粉尘explosive dust即使空气中氧气很少的条件下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爆炸的粉尘。

  3.4可燃性粉尘combustible dust与空气中的氧起氧化放热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止口式接合面的径向平面接合面应紧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 至螺孔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1须符合表6的规定。若轴向圆柱面配合部分的直径差小于0.075mm时,可将其配合长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接合面(图3)。止口式接合面长度也须符合

  密封式接合面采用平垫密封时,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 最小有效长度L1须不小于5mm和3mm。

  13.4接合面须有防锈措施, 如电镀、磷化、涂204—1防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接合面不准涂油漆。13.5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

  13.6.1.1平面式接合面 平面式接合面应紧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图1)和接合面边缘至螺孔边缘的

  13.6.3螺纹式接合面 螺纹式接合面的螺纹旋合长度须不小于5倍螺距,并须采取防松措施,此外,还可加 密封垫,以提高防尘性能。

  当外壳与外壳、 外壳与钢管中间的螺纹接合为两端固定不能松脱时,可不采取防松措施。

  13.6.4.1电气设备上设置观察窗时,应将其个数和开口面积限制到最小限度。

  13.7.2.1不带防尘罩的操纵杆 操纵杆与杆孔的接合面,可采用下列接合式之一:a.圆筒式接合面

  圆筒式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和最大直径差W须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mm

  操纵杆与杆孔的接合应采用密封圈或一层O形环密封。密封圈接合面的轴向有效长度L须不小于5 mm。

  这些条件应由用户规定,并由制造厂、用户和检验单位之间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10.2电气设备的外壳表面应尽可能设计成能避免静电荷聚集和粉尘堆积并易于清理 的结构。

  10.3如果电气设备外壳盖或门的开启时间小于内部元件冷却到低于该设备允许最高 表面温度所需的时间时,须在外壳上设置警告牌,标明开启前的延时时间规定。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 根据爆炸性或可燃性粉尘环境出现的频度和维持的时间,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

  10区:在正常加工、处理或清理过程中,出现或也许会出现的粉尘云或粉尘层与空气混 合能达到爆炸浓度的区。

  11区:未划为10区的场所, 但在异常条件下可以在该场所内出现粉尘云或粉尘层与空 气混合能达到爆炸浓度的区。


网友评论

版权所有 :pg电子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