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折销阀

致力于研究并开发世界领先的安全泄压解决方案

安全泄压技术领导者,PG电子平台拥有国内国际领先的专利和技术

弯折销阀

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自主产品的研发_汽车

时间: 2024-03-07 16:56:00 |   作者: 弯折销阀

  活塞环作为内燃机的心脏部件,在发动机内部工作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承受着高温、高压、腐蚀,起着密封、支撑、润滑、导热等功效。活塞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并需要大投资的产业,与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2010年汽车活塞环行业同我国整机行业的发展一样,赢来了迅速增加,但是回顾发展历史,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予以思考。

  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第一大国,创历年新高。活塞环产品应用在年产7000万台的内燃机领域,包括车用与非车用等多个领域。在维修市场,按照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7000万辆,而且我国还有大量的农业机械,给活塞环等发动机易损零部件带来了难得的商机。

  主机市场、外贸市场的快速地增长给零部件公司能够带来了甜头,但是大部分企业受产能限制,主机企业的旺季装机产量要超过正常月份平均的30%以上,月度能力严重不平衡。另外,对于以装机配套为主要市场的企业来说,售后维修市场也在有意无意地“被季节性边缘化”。维修市场的真假难辩和混乱,跟市场主导者有意识的不规范相关。诸多与主机不配套的小企业生存之道就是“打擦边球”,诸多连自己商标都没有从来都是以“中性包装”出厂的企业也能滋润地活下来,诸多经销商以超高额赢利为目的昧着良心推广低劣或者优劣参半产品。专卖体系只给零部件原供方在产品上打上供应商或产品代码,许多主机厂专卖体系基本不规范,防伪措施基本没或不健全。一些小厂抓住了主机企业的漏洞,也迎合了部分非专卖体系经销商的利益。

  乘用车市场的迅速增加也带来活塞环需求的增长,但是在高端乘用车活塞环市场,国外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还一时难以撼动。日韩血统的乘用车,与日韩零部件建立战略体系,尽管进入中国,其稳定的自主配套的体系不轻易改变;欧美血统乘用车配套体系虽然开放,但必须要取得一系列认证,对过程一致性等要求严格,实行全球采购,在新一轮竞争中民族品牌的活塞环优势显得不明显。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是民族品牌活塞环的主市场,也是国外活塞环企业扩大中国市场的竞争目标。在和国外企业的同台竞技中,国产产品采用的最惨烈的一招就是价格“跳水”了。

  研发竞争是“十二五”活塞环行业的核心竞争。目前行业很多企业都在宣传为发动机或整车厂同步开发,其实就是在制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活塞环企业的技术国际化,就是要实现从来图来样测绘加工,到和主机厂同步开发,到储备掌握未来前延技术,对发动机和汽车工业发展支撑引导。当前本土活塞环企业缺失的就是自己还没有掌握未来的可以引导行业的前沿技术,最多只处在“依葫芦画瓢”、给参数设计的阶段,即使设计了验证的手段往往还是依赖整机厂或国外的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国际化,也是活塞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特别需要既会他国语言又懂技术的工程师。

  现在活塞环行业,组合供货已经屡见不鲜,主机市场模块化供货在汽油机行业已经先一步推广,在柴油机行业同样有着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趋势。在汽油机主机领域除自主品牌乘用车外,单个采购活塞环的已经很少,整车企业一方面为减少总装工序、节省本金,一方面为了收缩核心供应商队伍,对活塞环等相关件的采购要求是组合装配好以后再供货。

  在售后维修市场,活塞环方面的模块化现象也决非新鲜事。柴油机领域轻卡类80%的产品以组件(四配套/六配套,缸套、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卡簧等)形式销售,重卡类也有近1/2产品以组件形式销售。组件在售后市场销售快速扩张,与国内发动机变形产品太多有关系,修理厂不清楚产品的配置;另一方面,与汽配维修行业修理人员技术水平有关系,在行业上有些地区可以称之为“换件工”而非“修理工”。

  信息化不单单是企业的上个ERP系统、办公自动化、建立CRM等,最终是将信息化贯穿于制造业的全过程,即设备自动化、现场管理、生产、技术系统的信息化。目前在行业内和国外先进活塞环企业的差距之一就在于装备的信息化集成问题,自动生产线在国内还为数不多,国内大部分还是单机作业,辅之以局部范围内的机台集群,但还没有完全推广,主要是费用和技术问题。国内活塞环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活塞环生产加工的主要工序、关键工序、关键项目检测等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在活塞环加工生产中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效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如果与国内设备在信息化上进一步集成,活塞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将会跃上一个新水平,整个行业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活塞环企业在技术成熟稳定的同时,一方面受到价格下降、比价竞标的压力,一方面面临成本挑战。低成本时代渐行渐远,高成本时代渐行渐近,财务成本、原材料动力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等每年都在上升。在和国外同行的同台竞技中,当国外同行垄断某个商品市场时,它的价格是坚挺的高价。一旦国内民族品牌开发成功了,国外品牌就大幅度降价,利润空间大幅度降低,国外同行在毛利不减的情况下能做到低成本,但是,国内同行却要费一番大的周折。目前,在一向低价采购的民族品牌乘用车市场,国外活塞环同行也虎视眈眈,也将进入该市场领域作为企业考核的指标之一,活塞环行业将展开进一步的“成本战”。如此,消化减少相关成本,开展精细化管理,推行精益制造,将是活塞环行业所走的必由之路。


网友评论

版权所有 :pg电子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