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动态

致力于研究并开发世界领先的安全泄压解决方案

安全泄压技术领导者,PG电子平台拥有国内国际领先的专利和技术

媒体动态

陈学东院士:我国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产品基本告别进口

时间: 2024-02-09 14:00:16 |   作者: 媒体动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今日,中央宣传部围绕“科技报国 创新为民”的主题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在见面会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提到,全国有30万科技工作人员从事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与管道的安全和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产品基本上不再依赖于进口。

  1986年,陈学东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原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和管道特定种类设备的设计制造与研发工作。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是一种包含着危害性化学介质、承受很多压力的壳体,存在量大面广的特点,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这种容器还存在易爆炸的特点,若发生爆炸可能会发生中毒、火灾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使得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

  陈学东说,多年前,我国的高端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还不能自主研发,很多还依赖进口,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爆炸事故一年爆炸一百多起,死亡数百人,损失几十个亿人民币。后来,党和国家政府格外的重视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技术工作,专门设立了一个安全监察机构,现为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局。此外,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人大专门制定了特种设施安全法,通过立法来规范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安全管理。如今,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事故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万台设备年事故率从40年前的4.0降到现在的0.09,死亡率也降到0.09,达到世界最好水平。

  陈学东提到,作为从事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科技工作人员,他一方面要进行高端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设计制造,另一方面要做好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在苛刻环境下的长周期安全保障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我们的要求更高;贯彻新发展理念,对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高端、绿色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和我的团队带领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人员努力攻坚克难,满足国家的要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网友评论

版权所有 :pg电子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