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案例

致力于研究并开发世界领先的安全泄压解决方案

安全泄压技术领导者,PG电子平台拥有国内国际领先的专利和技术

客户案例

客户案例

美国反对禁止破坏性反卫星测试?爆炸产生的碎片威胁实在太大!

时间: 2024-06-03 14:36:10 |   作者: 客户案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不再满足于在地面上进行太空观测了,大量人造卫星、航天器以及深空探测器相继发射升空,不但推动了人类对地球和太空的认知,同时也为今后拓展人类太空之旅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太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发射到近地轨道的探测器,受到慢慢的变多太空碎片的影响,有一些还会直接造成探测器的损毁。而在太空碎片中,有一类受到了慢慢的变多的关注,那就是反卫星测试实验。

  大家或许还记得在去年的11月份,俄罗斯进行了一项武器实验,向一颗已经失效的军用卫星发射导弹进行了阻截,结果在导弹撞击到卫星发射爆炸以后,产生了大量碎片,其中“个头”较大、能够被地面相关监测设备追踪到的碎片数量就达1500枚以上,俄罗斯的这个实验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

  俄罗斯此次所做的实验,其实是一种动能反卫星武器。顾名思义,是通过火箭将相关的设施发射出去,使其具有一定的动能,从而能达到撞击或者摧毁空间物体的目的。从类别上看,目前的动能反卫星武器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简单粗暴的核弹头式,发射的设施携带着核弹头,杀伤力很大,而且有时也分不清敌我,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第二种是共轨式,即提前发射并部署在近地轨道上,待接近对方目标时,能够直接进行相应的撞击操作。

  第三种就是直接上升式,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多数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类似于防空导弹,需要的时候再进行发射。这种方式机动性很强,不过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击毁目标后产生的太空碎片太多。

  俄罗斯近10年来,进行了多次这样的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实验,撞击卫星使用的上升器携带着nudol导弹。从目前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这类实验来看,打击的目标普遍是低轨卫星,也就是200-2000公里高度范围内的卫星,在这个区域分布着现在人类发射的大多数卫星,而在200-500公里以内的卫星数量更多。所以在进行这类实验时,一般都是选择高度在500公里以上的卫星作为目标,这样既能避开卫星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能避开空间站这类的大型空间平台(轨道高度在400公里左右,比如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和即将退役的美国国际空间站)。

  不过,在2019年的时候,印度为了显现自己的“综合国力”,也开展了相应的反卫星实验,然而他们确定的打击卫星目标,则只是距离地面300公里的一颗低轨卫星,结果爆炸产生了大量碎片,较大的有60多块,小的有400多块,其中有20多块直接威胁到国际空间站和在上面工作的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实验完成后,立即遭到了美国的强烈抗议。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进行了差不多50多次反卫星试验,产生的能够追踪的太空碎片数量高达1200多块,截至目前仍然有400多个仍然“漂浮”在近地轨道上。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又进行了20多次这样的实验,结果可追踪的碎片数量又增加了5000多块。

  特别是,俄罗斯近10年来以nudol导弹为主体开展反卫星实验,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想向世界证明他们的军事打击能力一直以来没有退步,能够和美国掰掰手腕。美国只能“以眼还眼”进行回应,结果近地轨道上的太空碎片数量慢慢的变多。当然,最近一次俄罗斯的实验,采用了最新的陆基,拦截的目标高度只有480公里,距离国际空间站和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已经很近了。

  太空碎片数量的增加,不但对于目前仍然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正常运行导致非常严重威胁,而且会在地球上空一定高度范围内形成一种“潜在威胁屏障”,极大阻碍着人类新发射卫星以及其他航天器的进程。即使反卫星实验的打击目标高度在500公里以上,虽然短期看避开了较密集的卫星空间区域,但是从长远上看,随着碎片轨道高度的衰减,也会持续对人造卫星、航天器以及空间站设施产生“致命影响”。 随着测试产生的碎片逐渐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所有卫星和载人飞行器都要消耗巨大的时间、精力、燃料和成本来避免碰撞。

  在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之后,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通过在联合国大会上讨论限制太空武器发展或使用的提议,但是实际效果甚微,这里面毕竟涉及了各国之间微妙的博弈过程。然而,为了地球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太空环境的安全稳定,亟需制定更加有效的太空行为规范,来限制这类的反卫星测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网友评论

版权所有 :pg电子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