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致力于研究并开发世界领先的安全泄压解决方案

安全泄压技术领导者,PG电子平台拥有国内国际领先的专利和技术

行业资讯

济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4%

时间: 2024-03-09 20:29:13 |   作者: 行业资讯

  11月2日下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济南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纮介绍济南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情况。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济南把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放在首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4%。2023年计划开工的55所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开工,2024年将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近年来,济南把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放在首位,让百姓不止“有园上”,更要“家门口上好园”。

  编制《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实现配套幼儿园设施与新建居住小区首期住宅“五同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2020年以来,新建公办幼儿园80余处,新增学位2万余个。94个乡镇(街道)建有中心幼儿园105所,乡镇中心园实现全覆盖,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多种形式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的入园需求,全市民办幼儿园861处,在园幼儿12.2万人,其中普惠性民办园770处。

  目前,全市共有2031处幼儿园,在园幼儿31.1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8.9万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1%。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29.4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4%。

  在构建济南学前教育发展生态上,济南创造了多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其中,首创《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规范》区域标准,填补了国内学前教育区域标准的空白。

  “在我们的幼儿园,你会看到卫生间里贴着保洁流程图,涵盖了保育员从着装准备到整理工具的9道流程及品质衡量准则;药品标注着开封与失效日期;消火栓上张贴着使用方法与步骤;新教师入职,会拿到一本岗位手册,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可以说,保教流程的可视化,有力保障了保教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能力。”据介绍,《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规范》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注重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聚焦“一日生活、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教育活动和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明确了幼儿园工作内容、环节、流程和质量发展要求,构建了内容详细、覆盖全面、系统完整的保教服务闭环体系。

  具体来说,一日生活聚焦幼儿生活和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提供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卫生保健聚焦膳食、卫生与消毒、传染病防控、常见病预防等管理,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生活照料聚焦幼儿身心健康,强化饮食、饮水、睡眠、盥洗、如厕、日间活动等,形成自我保护能力。教育活动聚焦社会主义办园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幼儿可持续发展。安全管理聚焦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强调安保、园舍、食品和校车安全。

  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变化,落实区域标准的修订要求,后期还会在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对《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规范》内容做动态调整,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济南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2023年初,为了更好地保障市民子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开工新建改扩建55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1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截至目前,计划开工的55所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开工。年底前,开工数量有望达到60所以上,确保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4年,市教育局将坚持“扩增量”与“提质量”两手并重、双向发力,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在“建”上下功夫。逐步加强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保障配套教育设施与新建住宅首期项目“五同步”。2024年将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规划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2万个。二是在“改”上做文章。聚焦中小学办学条件上的短板弱项,深入推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堂、取暖等校舍建设与设备采购项目,不断的提高学校办学条件与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在“优”上求突破。高标准建设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盛福高中,优化济南普通高中办学格局,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着力打造省会学校新优样板。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逐步提升我国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AI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场景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充分的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其重要的作用,不相同的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水平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地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且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世界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逐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


网友评论

版权所有 :pg电子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