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片安全装置

致力于研究并开发世界领先的安全泄压解决方案

安全泄压技术领导者,PG电子平台拥有国内国际领先的专利和技术

爆破片安全装置

电动汽车

时间: 2024-03-25 15:56:53 |   作者: 爆破片安全装置

  汽车产业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与内燃机紧密捆绑的产业是“心慌慌”,而另一边,新能源相关产业就差“举杯相庆”。

  内燃机时代正在经历“廉颇老矣”的悲壮。日前,上汽大众决定明年停产手动变速器的消息,在车圈“刷屏”。有人直呼要“挥别手动时代”了,或许不久后,就该与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告别了。

  另一边却是干得“热火朝天”的景象,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企业不断喷涌而出,快速扩张领地。为了不被时代抛弃,传统领域相关产业开始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

  汽车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脚步,留给内燃机相关企业的生存空间变窄。当某些领域不具备向新能源转型的条件时,可能没办法躲开消逝的结局。

  大众上海变速器厂确认将停产时提到,公司目前唯一的产品是手动变速器,这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当下,使得公司正常运转变得十分艰难。“受市场需求不断降低的影响,近年来公司的产品线、生产规模和员工数都在逐渐收缩,停产及关停清算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从汽车爱好者角度来看,停产MT(手动挡)代表着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市场习惯的结束”,有观察的人说,伤感但不意外。目前,上汽大众已全面实现自动挡。

  事实上,上汽大众不是第一个停产手动挡的企业。此前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奥迪等豪华品牌,以及科鲁泽、思域等部分车型,也取消了手动挡配置。由于简单易操作更易上手,对新手更为友好,自动挡正在全球大行其道。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美日等部分国家自动挡装备率超95%,中国2021年底时超过70%。

  告别手动挡时代,或许只是内燃机时代正在消逝的冰山一角。能够正常的看到,经营惨淡的燃油车企退市速度加快了。最终的原因虽然是自身经营不力,但也与新能源洪流的到来有关,加速淘汰赛进程。据不完全统计,这五年期间,就有十余家整车企业退市或濒临破产。

  继续在车市打拼的传统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市场需求变化的驱动下,也有意减少燃油车占比,转向新能源。日前,沃尔沃发布声明表示,将持有的Aurobay 33%股份剥离给吉利控股,坚定达成纯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型的目标。另从多家车企发布的2025年销量目标来看,新能源汽车占比几乎都超过20%,部分甚至达到70%以上。

  整车企业需求的变化,引发了相关零部件产业的持续“地震”。艾睿铂咨询公司认为,汽车行业从传统内燃机向电动化转型,将成为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的一项巨大考验。一般来说,一辆燃油车有3万多个零部件,而纯电动车缩减至1万多个,核心部件从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转变为电池、电机和电控。

  这也是为何,即使国内的内燃机销量(乘用车用)仍在微涨(据中内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乘用车用累计增长4.57%),但传统领域的企业依旧坚定向新能源、智能化靠拢。比如德赛西威,从主营导航、仪表、空调控制器等,转变为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新兴业务。拓普集团、华域汽车等同样有类似动作。

  汽车产业的发展年轮已转向新能源、智能化,内燃机时代或许会像蒸汽车一样,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内燃机这艘“沉舟”的侧畔,与新能源相关的“千帆”正疾驰而过。“千帆”中,既有从传统领域转型的企业,也有新创企业。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他们之中将诞生代表未来汽车发展的领军者。

  整车领域,智能电动汽车成为现阶段发展重点,并催生了多家新能源品牌。跨界造车企业顺势入局,诞生了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新势力。传统车企,多个独立的新能源品牌发布,包括智己、阿维塔、埃安、欧拉等。同时,为以更好地姿态应对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的变化,现有燃油产品全面新能源化。

  传统车企中,比亚迪转型步伐最为迅猛,今年3月已全面停止生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今明两年,比亚迪已发布或将发布多个新产品系列及全新品牌,加速抢占各细分市场,实现百万以内产品矩阵全覆盖,以进一步稳固在新能源领域的头部地位。

  这边开疆拓土的同时,那边“重生”再闯车市。比如西雅特品牌,2015年因业绩惨淡退出中国市场。两年后,西雅特股东大众集团计划让其在2021年以电动品牌再入华。但受地理政治学因素影响,西雅特入华计划搁浅。

  除此外,大众还“复活”了甲壳虫。作为大众最为经典的车型之一,甲壳虫在2019年停产,如今将以纯电动身份回归。未来,甲壳虫如果进入国内市场,可能免不了与欧拉复古猫等产品来一场“PK”。

  通用也忙着复活经典车型——悍马,已确定进口中国市场。还有奔驰、宝马等车企,旗下部分经典品牌或车型,也都将以电动身份“重生”。

  零部件领域的变革同样激烈颠覆。新的产业激发新的发展机遇,新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部分新创企业迅速占领高地,比整车企业更快成长为全球巨头。

  以电池领域为例,得益于国内新能源销量持续向好,电池装机量快速地增长。宁德时代,这家成立不过十余年的企业,就这样乘东风起。9月全世界电动车电池装机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以近20GWh蝉联榜首,独占近四成份额,碾压LG能源、松下电池等全球老牌企业。

  不仅是宁德时代,国内电池企业都在快速地发展。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动力电池需求将持续上涨,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需要接近900GWh的动力电池。为赶上这波机遇,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都在加速扩大电池生产规模。

  考虑到电池在新能源整车生产的重要性,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随着电动化深入发展,为获取动力电池议价权保持成本优势,大多主机厂已采取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策略,加大对动力电池的布局。从公开信息来看,大众、吉利、广汽等大部分车企,都已加入“造电池”队伍。

  与电池紧密关联的上游产业链,也迎来了快速扩张。如制造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磷矿石等领域,不断有新入局者。中游的电池企业,下游的整车企业,都加入了“抢矿”大潮。

  智能化领域,德赛西威、华域汽车等传统零部件企业,通过转型重获市场青睐。初创企业中,地平线、禾赛科技、黑芝麻智能等本土企业,在整车企业的“呵护”下(投资、入股或采购等),茁壮成长。

  对于“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中国品牌应该是“窃喜”状态。因为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条赛道上,中国品牌占据着先发优势。在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占比超八成,助力整体市占率提升至4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当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迈过20%临界点后,市场将进入快速扩张阶段;迈过40%,将看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效应,对整个汽车产业和市场的质变性影响。

  目前,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已达到24%。从扩张速度来看,我国有望提前完成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的目标。透过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强势进击姿态,对比合资品牌持续下滑的份额,中国车市正在“变天”的观点逐渐深入人心。

  新能源+智能化,不仅可中国品牌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拥有了重塑未来汽车格局的机会。

  正因如此,中国品牌稳固国内新能源市场地位的同时,加速“走出去”步伐。今年1-9月汽车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超过去年全年,成为全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显然,中国已迈入世界汽车出口大国行列。

  对于中国品牌“出海”下一步该如何走,中汽协副秘书长柳燕表示,接下来要走到海外市场的用户中,融入到当地的文化里,让中国汽车品牌“走进去”,并“叫得响”。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意味着第一电动网()立场。

  EV晨报 特斯拉中国工厂减产;大众向合资伙伴放权,奥迪多款新车研发放到中国

  乘联会:预计3月新能源车零售量75万辆 环比增长93.2% 渗透率达45.5%

  E周新势力|李想发布全员内部信;特斯拉将于4月1日涨价5000元;小鹏汽车即将推出全新品牌

  理想汽车选择 Melexis ToF 技术运用于车内手势控制管理系统,创造幸福的家庭用车体验


网友评论

版权所有 :pg电子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XML